English

永远的流浪

1998-10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袁筱一 我有话说

一九四三年夏,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,艾斯苔尔就是从此时开始明白过来在二次大战期间,做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什么: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,接下来便是恐惧,耻辱,翻山越岭的逃亡,和最心爱的父亲的离去。

这是法国作家勒·克莱齐奥在一九九二年的新作《流浪的星星》的开头(花城出版社,月桂树丛书,一九九八年二月版)。或许是作为献给二战结束五十周年纪念的礼物:仍然烟尘四起的世界需要回望这场几乎导致人类毁灭的灾难;人们需要知道,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?

战争结束后,艾斯苔尔决定和母亲一起出发去找寻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: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。在旅途中,在拥挤不堪的船舱里,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上,在与当地政府的纠缠不清里,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。她学会了等待,但是所谓的圣地并没有给她带来所期许的和平,自己家园的建立意味着别人家园的丧失。这是一个纯真的孩子无法明白,也无从理解的事。她到达了圣地,在那个梦想中到处都是橄榄树、和平鸽、教堂和清真寺的地方,遇到了柰玛。这短暂烟逝却炽热如梦的相遇昭示了某种命运之外的捉弄———阿拉伯女孩柰玛正在前往难民营的途中。

她们自此再也没有相遇。然而她们的命运已经注定纠结到了一起。她们像两颗划过沉沉黑夜的流星,从未停止过对对方的思念。战争并没有结束,她们在各自的难民营里艰难地生活着,但是她们却在不同的地方齐声控诉着战争,以最低的生存要求反抗着战争所带来的绝望和死亡的阴影。

等待,希望,绝望,死亡,包括宗教,这些都是不再为我国读者所陌生的克莱齐奥的主题。人类在这样的“死生契阔”下,竟是永远也完不成寻找自我的梦想,这是克莱齐奥的悲情,也是克莱齐奥的美丽。艾斯苔尔和柰玛都是坚强的孩子,她们靠着自己也不甚明白的一种等待生存了下来。然而她们的等待是没有希望的,只要人性恶仍然存在,孩子们就会永远沦为战争的囚徒,四周就会有对暴力和血腥的需求,艾斯苔尔和柰玛就永远是流浪的星星。

和克莱齐奥以往的任何作品一样,《流浪的星星》也并没有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。小说在十几岁孩子的眼中娓娓展开,语言洁净、诗意、赋于力量。也和作者以往的作品一样,这是一部不会畅销可也不会“过时”的小说。作为一个严肃的,不宿命的男性作家,作者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:战争永远都不会结束———即使不是这样戏剧化,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可能成为一颗飘零无寄的星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